编者按
近日,《环球》杂志深度报道了华大等机构在国际标准领域贡献的深圳力量,以及讲述了国际标准起草的幕后故事。
*以下内容摘自新华社《环球》杂志
“1282条意见,逐条整理一一回复,并且要在对应的标准条款中根据各国专家意见进行完善,国际标准研制是一项庞杂繁复的工作。”时隔一年多,华大集团质量与标准化办公室主任姜华艳依然清晰地记得1282这个数字。
作为新冠病毒检测的国际标准起草人之一,标准研制过程中她的邮箱里塞满了各国专家学者发来的邮件。2022年4月,该标准正式发布,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临床试验室检验和体外诊断系统技术委员会(ISO/TC 212)自1994年成立以来首次发布由中国提出的国际标准。
华大集团质量与标准化办公室主任姜华艳
曾经,深圳用“前店后厂”模式,让世界见识了中国的惊人制造力,如今高质量发展的深圳,又培育出一大批高科技企业,不仅它们的产品赢得了全球市场认可,其产品背后的技术规范也逐渐成为行业共识,甚至被写入国际标准。
2020年1月,华大集团研发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当年2月18日下午6点,姜华艳和她的同事们收到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出的征集国际标准提案的通知。而此时,距离截止日期已不到一天时间。
“在项目负责人、华大集团CEO尹烨的带领下,我跟5个同事熬了个通宵,把草案写完,又连夜翻译整理,2月19日便把提案递交到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姜华艳告诉《环球》杂志记者,那时,华大集团虽然已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生物技术委员会(ISO/TC 276)的中国技术对口单位之一,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临床试验室检验和体外诊断系统技术委员会(ISO/TC 212)还未发出过声音。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华大集团的第一次,也是中国的第一次——在那之前,ISO/TC 212从未立项过中国团队的提案。“2013年,ISO/TC 276成立,中国就积极参与到标委会的相关工作中。2018年,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徐讯还当选为ISO/TC 276副主席并成功连任。在ISO/TC 276方面,中国专家的提案数量大约占三分之一。但在临床检验领域,我国还没有提案能成功立项。”因此自提案起草之时,姜华艳就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个过程可能并不会太顺利。
果然,从提案进入预研阶段开始,不同的声音便席卷而来。“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们曾收到某位外国专家的意见反馈多达130条,覆盖标准范围、内容、技术条款以及提案行文规范等编辑性意见,一条条建议罗列得非常详细,甚至细致到一些介词和语句时态的运用等方方面面。”
姜华艳说,这些意见和建议都需要一一解释与回复,才能让技术委员会中的专家更好地理解提案,并在大会上投票支持。“虽然工作很繁琐,但我们特别感谢这些专家的建议,他们的建议不仅完善了提案内容,同时也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在该领域各国都在关注哪些前沿问题。”
“投票,书面反馈意见,再投票,再反馈意见……如此往复十几轮后,当获得的赞成票超过三分之二时才能成功立项,组建联合工作组,真正进入标准研制过程。”姜华艳说,当年11月份,标准提案以高票通过、获批立项。有趣的是,很多此前提出异议的专家最终都进入了联合工作组,其中就包括那位提出过130条意见的专家。
16个月后,ISO/TS 5798:2022《体外诊断检验系统——核酸扩增法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 2(SARS-CoV-2)的要求及建议》正式发布,成为ISO/TC 212标准发布史上用时最短的、非快速程序制定的标准。
赢得认可
2023年,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医学实验室检验和体外诊断系统技术委员会联合工作组(ISO/TC 212/JWG 6)专家的姜华艳非常忙碌,此前中国团队的表现赢得了ISO/TC 212的高度认可,很多在研的国际标准项目向姜华艳及她的团队发出邀请。
姜华艳表示,过硬的核心技术永远是敲门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和创新医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个别领域领跑的突破式发展。中国有能力也有责任推进生命科学领域的计量基准和标准规范化,促进先进技术应用推广和人类健康事业发展。”
姜华艳介绍,华大集团因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完成其中1%的测序任务而成立,一直以来都坚持生命科学的技术、资源、数据及其标准化的共有、共为、共享。截至2023年11月,累计有290项参与/牵头的标准发布,在研标准105项。已发布国际标准7项(“一带一路”区域国际标准5项、欧盟标准2项),国家标准41项,行业标准13项,地方标准28项,团体标准95项,企业标准99 项。
不过姜华艳也指出,我国在体外诊断、精准医学、医学实验室方向的国际标准化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由我国提出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仍然较少。因此,更应当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研制,努力将自己的创新成果纳入标准,积极将我国先进的技术标准推向国际市场。有了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产品,有了高质量产品才能令全球消费者满意。
ISO主席乌丽卡·弗兰克(中)、国标委标准创新司李玉冰副司长(左三)来访华大
从深圳标准到国际标准
华大、腾讯、华为、比亚迪、大疆……深圳聚集着一大批创新型全球领军企业。目前,深圳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000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743家。深圳的新能源汽车、无人机、超级快充等新技术、新产品走在全国前列,为标准认证检测等领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深圳就像是一个大型标准孵化器,如何让这里孵化出更多的国际标准成为新的课题。作为全国首个“标准国际化创新型示范城市”,深圳正着力建设高标准质量体系、大力加强标准化创新应用。
率先出台全面推进企业合规建设的政策性文件、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成立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在全国首开先河,将标准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将标准化职责写入24个政府部门“三定”方案,发布了《深圳标准发展“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先进标准供给体系建设工程”等七大工程建设,以先进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
政策指引,让深圳各个政府部门积极投身标准工作。比如,2022年8月以来,深圳市纪委监委牵头开展《企业廉洁合规治理指南》深圳地方标准研制、试评估、发布以及推广工作,成为全国首个企业廉洁合规治理地方标准。
据统计,目前深圳累计参与研制国内标准6132项、国际标准(含国外先进标准)2915项,合计9047项,主导或参与制修订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标准60项,标准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出台一组政策文件、制定一套国际标准体系、推出一个治理指南、建立一系列预警机制、形成“1+1+N”模式……深圳市通过建立国际标准,在投标合规审核机制、项目合规管理和制裁案件处理等相关领域,努力获得国际标准话语权。改革开放40多年,深圳以经济高速发展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深圳奇迹”,如今在国际标准领域,它又以新的身份再被看见。